双湖县基本情况
2015年03月19日 15:11:23      来源:双湖县宣传部     作者:
0

一、历史沿革

七十年代初,为缓解区域草畜矛盾,那曲地委、行署专门组织申扎和班戈等县18人工作组,由原申扎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洛桑丹珍带队,深入游牧区腹地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综合考察,为随后建立那曲地区双湖办事处奠定了基础;197618日,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,正式成立那曲地区双湖办事处1977 年,将申扎县尼玛区和所属个公社划归双湖办事处;1978月,将班戈县色哇区买玛、巴岭、多玛个公社及所属部分牧场划归双湖办事处,同年月组建查桑区和荣玛区,至此双湖办事处辖区、14乡、47个行政村;19938 月,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,撤销双湖办事处设立双湖特别行政区;2001年,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,双湖作为尼玛县的一个特别区予以保留,辖20121115日,国务院批复成立正式建制县

双湖县位于西藏那曲地区西北部,地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,辖区面积11.67万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,县政府所在地索嘎鲁玛距离那曲镇560公里。全县辖7个乡镇、31个行政村,总人口13470人,其中牧业人口12106人。现有干部职工809人,其中县级干部26人(含援藏干部2人)、科级干部141人、一般干部267人、专技人员315人(含教师53人)、工人2人、聘用干部18人。

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.06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1585万元,牧民人均纯收入6780元。现有藏、汉、土家等民族。

二、地域

双湖县位于藏北高原西北部,是国家级羌塘保护区的核心区。东邻安多县,南接班戈和申扎县,西与尼玛县和阿里地区改则县接壤,北部是可可西里,拥有最接近原始自然状态的草原生态区域。地理位置处于东经83°52′—90°26′,北纬30°41′—36°41′,区机关所在地(索嘎鲁玛)在东经88°50′,北纬31°10′,位于索嘎山西麓2公里处,距那曲镇560公里。

三、地形、地貌及土壤

双湖县的高原形态比较完整,地势北高南低,平坦开阔,高原面上主要是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。山地起伏平缓,坡度在10°左右,远看是山,近看是滩。山地与湖盆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小,大约在50—500米之间,海拔在6000以上的山峰一般都是孤峰,其中,西亚尔雪山海拔6304米,穆嘎雪山海拔6388米。全县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,北部的北措乡、嘎措乡以及雅曲乡北部海拔在5000米以上,南部的协德乡、措折罗玛镇、巴岭乡以及雅曲乡南部海拔在4900米以下,气候和地理环境都比较好。

双湖县境内的土壤主要有四种类型:高山草原土、高山荒漠草原土、沼泽土以及盐渍草甸土。高山草原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。从土质来说属莎嘎土,土壤发育程度低,土层干燥,一般厚25厘米左右,有机质含量仅4.45~18.04克/公斤。植被以高寒草原、高寒荒漠草原为主,形不成草皮,牧草组成简单,草丛稀疏,覆盖度只有30—50%,牧草以紫花针茅为主,另外还有异针茅、羽柱针茅等,草质较好,历来都是纯牧业用地,最适宜放养藏绵羊。

四、水文气象

双湖县属典型的寒冷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地区,有着气温低、昼夜温差大、降水少、空气稀薄、气压低、辐射强以及日照充足的特点。年平均气温-13℃,1月份平均气温-24℃,极端最高温度18℃。全年气温变化无常,八月份夜间也时有霜冻出现,无霜期少于60天。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,无霜期逐渐增长,牧草返青也有所提前。年均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,年总辐射大于7000兆焦耳/平方米(合2000千瓦/平方米)。双湖县位于安多——改则风带上,年平均风速为4.9米/秒,有效风能密度大于150瓦/平方米,有效风速时数达到4500小时至5600小时,占全年总时数的55%至65%,尤其在一些地形狭窄的山地区,形成大风区,一年有二百多个大风日。

降水量年均低于150毫米,自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,东南部扎加藏布、色林措一带约250毫米,北部一带不超过200毫米。降水季节的分布也不均匀,每年3—5月降水量为总量的8%,6—8月为75%,9—11月为16%,12—3月为1%。年日照蒸发量在2200毫米以上,是降水量的10倍以上。

双湖境内季节性溪水较多,大多属于色林错水系。所有的河流都是内流性河流,季节性河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。扎加藏布流经东南部,境内流长约160公里,水量充沛,河流周围的区域性小气候也相当优越。此外,在草原上分布着许多湖泊,绝大多数是盐湖,面积大于100平方米的湖泊的471个,较大的盐湖有13个。距区机关所在索嘎鲁玛约80公里处,是除了南北两极以外,世界上最大的冰川——普若岗日,同时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冰川。

五、自然资源

1、众多的湖泊。在双湖草原上,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小数百个湖泊,其中,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有471个,较大的有13个,包括西藏第二大湖泊——奇林湖。绝大多数湖泊都是盐湖,蕴藏着丰富的氯、钠、镁、硼等原素,都是主要的盐产地,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。据考证,盐湖卤水中含有硫酸盐、碳酸盐、硼酸盐及氯化物等近百种矿物质,40多种化学元素。同时,也是众多野生候鸟的聚居地,每到夏天,成群的候鸟就飞到湖泊中的鸟岛上,繁育生衍,是双湖草原的一大奇观。藏北最大的河流扎加藏布流经双湖区东南部,境内流长160公里,沿河两岸,是双湖草原植被较好的地区,也是藏北高原为数不多的湿地。

2、能源资源。双湖县地处藏北高原腹地,年均日照时间大于3000小时,辐射能量约7000兆焦耳/平方米,而且不受季节的影响。双湖区多夜雨,即使在雨季,也能有充足的太阳能辐射,太阳能资源利用前景广阔。

双湖县处于由安多到改则的风带上,年平均风速为4.9米/秒,有效风能密度大于150瓦/平方米,有效风速时数达到4500小时至5600小时,占全年总时数的55%至65%,尤其在一些地形狭窄的山地区,形成大风区,一年有二百多个大风日。

此外,双湖县还拥有极其丰富的地热资源,对皮肤病、关节炎、风湿病等有一定的疗效,目前已开发的多玛乡温泉浴室,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另外,还有大量的温泉亟待开发利用。

3、野生动物资源。双湖地处藏北无人区边缘,北邻可可西里,这里历来是野生动物的天堂,绝大多数都是国家一、二级保护动物,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和科考价值。如:藏羚羊、藏野牦牛、藏野驴、黄羊等数量多分布广;其次是盘羊、石羊、狐狸、猞猁、旱獭、狼、雪鸡、野鸽等;雪豹、棕熊等珍稀动物也有少量分布。

双湖草原上的沼泽地和许多湖泊是,栖息的棕头鸥、斑头雁、鱼鸥、鸬鹚、燕鸥等候鸟。每年四、五月份,各种候鸟从藏南等地飞往藏北,在遍布于草原上的大小湖泊中的小岛或沼泽地上落脚,生息繁衍,是藏北草原的一大奇观。

4、矿产资源。双湖县境内的矿产资源极其丰富,除了盐湖资源以外,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:岩(沙)金、硼沙、锑矿、水晶、铁矿、铜矿、铬矿等。此外,还有质优量大的卤虫卵资源,目前已在有序的开发中。

5、渔业资源:藏北最大的内流河从我县东南部流过,境内流长约160公里。河内生长着藏北高原特有的高原无鳞鱼,量大味美,蛋白质含量高,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。曾有一段时间,无鳞鱼的捕捞处于无序状态,从1999年起,双湖县政府会同班戈县、申扎县等县,在地委、行署的领导下,采取强制措施,封河育鱼。至今,河内的渔业资源已基本恢复,可以进行科学有序的捕捞。

6、旅游资源:随着无人区的开发,其神秘的面纱被逐渐揭开,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展现在人们面前:广袤万里的辽阔草原,雄伟壮丽的皑皑雪山,纵横交错的河流溪水,星罗棋布的沼泽湖泊,人迹罕至的奇峰异洞,构成了双湖特有的风物景观,为双湖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
六、环境、生态特征和现状

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我区独特的环境和生态特征:

1、地域辽阔。辖区内土地面积达11.67万平方公里;

2、野生动物资源丰富。野生动物种类多,分布广;

3、生态环境单一。绝大部分是高寒荒漠草原;

4、生态系统脆弱。一旦破坏后就很难恢复。

双湖是一个纯牧业区,草原是我区最为重要的生态系统,同时,也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!长期以来,传统的牧业生产经营模式,对草原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!据估计,全区有一半左右的草原因放牧过度造成日益严重的退化!这种退化主要表现在草群数量减少、草质下降、草原矮化、草原沙化、生态环境条件日趋旱化、土壤坚实度增大、草的生长发育减弱、毒草增加、可食草数量减少。据统计,全区每养活一只羊,就需要50多亩,甚至更多的草原!

保护区各区域情况

双湖区域内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约为6.01万平方公里,按照上级划定的区域,共分为实验区、缓冲区与核心区三个区域。 

(一)实验区

双湖县境内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面积约1.875万平方公里,区域内行政单位有嘎措乡、措折羌玛乡村、雅曲乡村和多玛乡村,共有人口1609人,牲畜86997头(只、匹)。区域内藏羚羊、棕熊、藏野驴、雪豹、野牦牛、狼等野生动物活动较频繁。

(二)缓冲区

双湖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约2.411万平方公里,区域内行政单位有措折羌玛乡村、多玛乡北部和政府牧场,共有人口958人,牲畜52025头(只、匹)。

(三)核心区

双湖县境内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约1.7256万平方公里,该区域处于无人区内,无行政单位,无固定居住人口,属于禁止无关人员入内区域。

责任编辑:岳雄

主办:双湖县人民政府 地址:西藏那曲双湖县索嘎路 电话:0896-3692177
网站标识码:5424310001 公安备案号:藏公网安备 54243102000001号 工信部备案号:藏ICP备2021000305号-1
技术支持:西藏传媒集团